贵阳智能农业灌溉, 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是水利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的一项重要举措,旨在围绕水利业务中的难点和痛点,选择基础比较好、有代表性的流域和区域,围绕重点领域,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,驱动和支撑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贵阳智能农业灌溉
一套智慧水利基础设施。在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,构建智能感知采集、智能化实体运行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。智能感知采集即“天、空、地”一体感知采集体系,满足大尺幅范围动态监控和精细化场景机动监控的多样化需求。具体包括无人机航飞监控、视频监控、水雨情监控、水质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,实现覆盖“天、空、地”的信息感知采集体系。实体运行环境包括会商调度中心等环境;配套基础设施为满足智慧水利监督管理提供的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,为智慧水利应用提供典型示范场景。
通过前端的信息技术方案,着眼于智慧水利建设,紧扣河长制“网格化管理、闭环式治理”的内在要求和涉河人员工作需求,采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移动应用等技术,整合各方资源,构建层级互联、横向兼容、要素齐全、高效联动的管理信息系统,达到“直观展示、实时监视、协同理事、智能考核、安全好用”的目标。此外,通过智慧水利系统,可以进行水利信息收集、分析研判和计算推演,并采用指令调度、水位控制、规则调度等方式提供多种方案比对,**终形成**水资源调度方案,实现水情信息发布一键即成,有效提升应急防汛、水旱灾害防御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。
除了数据共享,“智慧水利”还具有运算功能。系统内建立了数据模型,该模型会根据降雨预报、实际水位和泵站现状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模拟运算区域内洪涝风险影响,判断在未来强降雨的情况下,哪些地块可能会有受淹风险,并生成调度单。一旦洪涝风险较大,水利部门可根据调度单预降内河水位,增加内河蓄水容量。